又一年过去,我大三了,好像还真有点新感悟。那就写个新的寄语吧~不过我的寄语从来都是,不管学习,只管生活的。大家都能进工作室了,还用操心学习嘛?该学啥学啥,爱学啥学啥。我只担心,你软理工科气息太重,给大伙都整成机器人了。人要生活,不止活着。
这一年实在是太多改变。首先,如果看过我去年的寄语就知道,我之前没打算读研,也没有卷绩点,但是巧合之下,我有机会保研了。拿到这个机会的时候,除了意外我还有点烦吧,有种规划被打乱的烦躁。但是我也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,所以还是冷静下来认真地想了想:我为什么不想读研呢?我讨厌做学术做研究吗?好像不仅不讨厌,还有点喜欢。我好像仅仅在反感被导师压榨,写没意义的水论文。我把“学术”这个词看得太严肃,大学已经废了,不想再浪费三年只为了那张证书。所以,如果我有机会保研,我该放弃吗?我不讨厌做研究,甚至还有点喜欢。所以,难道只是害怕糟糕的氛围,我就要放弃这个机会吗?难道好的导师不存在?难道这世界上只有我这一个人想慢慢慢慢来嘛?不是这样的,对吧。学术圈是世界的小小缩影,我也可以选择。大不了,退学不读这个研究生啦~!一旦有了和全世界爆了的准备,就什么都不怕了。: )
其实我想说的就两个:多听听自己的声音、自己的想法,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扰乱了;接受不可控,接受改变。
我讲,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扰乱了,不是说不要听别人的建议,而是说要做自己的判断。时代浪潮实在太大了,常常让我恐慌,让我不得不时刻警惕,防止被大浪卷入,被裹携着前进。也许被裹挟着,不加思考地做大家都做的事儿,以我们这些985学生的脑子也能有所成就。不过,我只是不愿意。也许想要活得明白些,已经刻入我的骨髓里了。也不知道是好是坏。网络上的讯息很多,但真实的、客观的信息很难找。事情到底是怎样的,这个东西到底是怎样的,真的很难知道。以前我也相信只要收集的信息够多,就能做出最好的决定。但事实通常都不是这样的。重大决策有时候真的要离脑子远一点,离心近一点。你的直觉在后台悄悄运行了很久,偶尔相信相信它吧。
之前跟某人聊天,他说,他意识到自己的改变的时候,很恐慌,不能接受。我说,那有什么不能接受的,人就是在改变呀。要是我四十岁了,还跟二十岁的时候想的一样,那我得扇自己两巴掌,什么都没变那真是白吃了那二十年饭了。什么都没变,不也意味着我没进步嘛。他说是哦,那没事了。我大笑。其实我还是没有很接受世界的不可控,总有一种“只要我怎么怎么样,事情就会怎么怎么样”的错觉。总是去做预设,去想要回报。虽然这样讲显得在PUA自己,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嘛,只能尽人事听天命。结果真的不归你管,我们能管的只有过程,甚至是只有自己的过程。我知道。但还是会难过,会不甘心。好消息是,我接受了这些小小的不甘。我是相信有些事情别人劝没用,知道没用,只有去撞南墙才能顿悟。很痛,就会自己找另外一条路走嘛。
所以没错,我在讲一些没有人听的“鸡汤”,但当你看完这些话的时候,它们已经悄悄潜入了你的脑子哦~桀桀桀,现在跑已经来不及啦!也不用把这些话太当回事,就像我前面讲的,有些事知道没用,别人劝没用。我只想把这些话当作养料塞进你的大树底下,希望在某一天你纠结了痛苦了开始思考了的时候,它们能帮到你。这样就很好。
最后以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结尾吧~
“我将永远困惑,也永远寻找。困惑是我的诚实,寻找是我的勇敢。”